封面

求助各位網友

求助各位網友尋找我國於80年代華北終端生產的ZD-2000漢字微機,此機器是專門為軍方開發後期轉為面向民用的計算機,在此之後華北終端還推出了JH系列漢字微機。

但是由於年代久遠我們目前只找到了文字和當年華北終端報道時的圖片,求助各位網友是否有關於ZD系列更多圖文文獻。

ZD和JH系列計算機介紹

《计算机。1981年,在当时国家计算机总局的支持下,由国防电子工业部门进行了批量投产,终于产生了我国第一个军民通用的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汉字微型电子计算机ZD-2000。而后,这一项有自主创新技术的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曾先后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多项。

  “834”工程,从当时确立到完成,一直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及解放军各总部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关注。

  作为长期负责国防科技工作的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从一开始,就以战略家的气魄和视角,认定这三大国防信息工程,对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大意义。当年,张爱萍在第二炮兵参观计算机汉字处理技术时,曾当场写下赞美诗句:“汉字终端机,中文创新题,度量大如海,进出多神奇”的诗句。1986年5月,中央军委杨尚昆副主席及诸位副秘书长等领导,集体视察了“834工程”,对工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共同题写了“千丝万缕一脉通,加速应用攀高峰”。

  为战略导弹部队插上信息化翅膀

  1983年,第二炮兵举行了一次意义重大的演习。第二炮兵有关人员携带数台刚刚研制成功不久的“ZD-2000”智能汉字计算机参加演习。在现场,人们十分兴奋地看到,演习中,指战员通过具有可处理汉字的电子计算机,将各类指挥文电、报告,迅速、准确传输、下达。

  这场演习向人们展示了军队信息化的巨大优势和诱人前景。演习结束后,部队强烈要求将这些参演的实验装备留给他们使用。此后,第二炮兵及一些所属部队机关首先配发了这一先进的指挥自动化装备,从第二炮兵到导弹基地、旅团的业务部门,在文件、报表的编辑、打印、统计,以及资料、档案的查询等,都广泛地使用了汉字电子计算机。

  至1986年春,经第二炮兵和有关协作单位众多科研人员的艰苦努力,“834”工程取得了重大突破,先后完成了整个系列6档9种计算机型汉字化处理技术。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向军内外提供具有汉化处理技术的各档的JH型号系列计算机近4000套。

  同年3月,在我国著名电子计算机专家慈云桂教授的主持下,当时的国防科工委召开JH型系列计算机的技术鉴定。4月,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举办了有关展览,向世界公布。当时,外电密切关注:计算机技术已应用于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成为新时期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

  继而,第二炮兵技术装备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部队,开展了导弹阵地管理自动化工程建设,“834”工程的研制者们,研制了采用JH系列计算机为中心控制的自动化环境监控系统,陆续安装到有关部队。这一系统明显提高了安全性,降低了武器设备和物资的消耗,减轻了部队劳动和操作强度。

  第二炮兵又适时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新目标——指挥自动化、办公自动化、阵地管理自动化、武器测控自动化。同时,第二炮兵信息化建设还向医疗、仓库、工厂管理等领域里扩展。从此,第二炮兵部队现代化建设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让计算机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

  应我军战略导弹部队建设急需而问世的“ZD-2000”汉字微型计算机,经国防工业部门批量生产后,成为我国首批进入千家万户的中文计算机。

  1983年9月,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在观看了“ZD-2000”智能汉字计算机后,指示二炮帮助总部把计算机应用起来。二炮领导根据这一批示,要求时任第二炮兵技术装备部部长的杨桓和“834”工程总设计师负责,抽调骨干组建了“总部机关办公自动化一期工程”研制队伍。

  很快,军委和总部机关迅速普及了“ZD-2000”智能汉字电子计算机。有的部门还采用中小型计算机为主体,以多台JH-2000或JH-3000联机,实现远近程联机作业,从而构成了较大的信息处理系统。

  同时,“834”工程也汇集了军内外当时信息化研究中的先进成果,如:原电子部组织研制的汉字打印和印刷技术,总参谋部通信部研制的通信和网络技术,海军研制的机要密码设计技术,空军研制的异机种联机技术,军事科学院研制的作战仿真模拟技术,以及各单位和民间多类汉字输入技术等。

  1986年,由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负责,组织军事科学院、北京军区,以及“834”工程人员协作,在电子计算机上,开发集团军训练仿真系统研究。这一系统不仅解决了计算机不能处理电子地图的困难,还开发出多个终端机与小型机联机拼接技术,使计算机指挥自动化水平再上新台阶。此外,“834”工程科研人员还与武警总部合作,共同研制了“内卫指挥调度”、“巡检指挥调度”等计算机处理系统,与总后勤部共同开发了仓库物资管理系统,与航天部共同开发了航天遥测系统等。

  1990年,中国首次主办亚运会。“834”工程科研人员与北京亚运会组委会合作,为其研制了亚运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当时,互联网还没有进入中国,这一系统成为利用模拟线路,实现图像传输的顺畅通道。

  在中国信息技术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拓展的今天,人们不会忘记军队和国防科技事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所起到的重大创新作用。》

引用文章:http://www.e-gov.org.cn/article-29207.html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3)
最新
最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