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聊聊为什么M站的内容缺乏讨论

@亚丝娜

看了昨晚的动态想稍微聊聊这方面的看法

首先叠个甲,这些仅是我的一家之言,很多看法可能比较主观片面,这点请多包涵。

当然也可能根本没人看(^^)


印象里m站的视频一直都没什么评论。

这种现象我几年前来m站似乎就是这样了,老生常谈的话题。


当初立志过来做个敬职敬责的老物搬运工(当然发布过自己创作的视频,同样是没什么人看也没有评论╮("")╭),后来就不了了之了,哪怕有新的点子做出来的视频也还是b站优先。


在这里稍微谈谈一些我的个人观点吧,可能没什么逻辑但是都是真心话。机会难得,平时也很少会聊到这些。

(虽然并不是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平常站里应该是一些日常记录的帖子会比较多吧?

这样就显得这里更像是一个大杂烩朋友圈,很多人都是各玩各的。


信息密度很低,内容又很杂乱无序。

原本就不多的用户又进一步被分散到各处,以至于很多时候感兴趣的内容被错过也不自知。

既然都看不到喜欢的视频(或者说沙里淘金)那就更不要谈评论了。


再一个是搬运视频和自制视频的数量完全不成比例。

同样的视频b站(抖音甚至是油管?n站?)一样能看,不光是本家,还有大量弹幕和评论,综合讨论环境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喵站不具备这些条件,那自然还是用别的视频平台看视频、讨论。

另外为数不多的原创作品也很可能直接被埋没在本就没什么人看的大量搬运视频里。

关于视频搬运这块我想是一个值得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这里并非指责搬运视频不好,但我个人倾向如果希望活跃社区的讨论氛围,原创内容必不可少。


1.这是在创造出新价值,带动社区整体信息质量的提升,赋予网站独有的价值,进而提高用户活跃。

2.与创作者本身的互动和反馈会更能带动交流的欲望。

3.暂时没想到,但我想原创内容的好处绝不仅仅如此(ーー;)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我减少搬运转而尽可能产出原创内容的主要原因。

以文章的形式发出来也正是应了以上谈论的问题,视频少有人看,也少有讨论。


在有了以上的思考以后我甚至一度把曾经发布的很多无法称之为“作品”的帖子都删掉了。


仅仅只是希望能让这个账号里的信息密度更高一些,让感兴趣的朋友能放眼望去都是有价值的“作品”

希望借此来稍微带动一些人讨论的意愿,当然最终效果不太显著。╮ ( 3


我想必然有个人作品质量不够格的原因在,所以本人也在尽量坚持创作的基础上作出改进。

系列作品像是站娘小四格就是一个方向的尝试,当然这个也会继续画下去。

只是创作周期很长,生活原因是不可抗力。这方面一年以后或许会好一些。


╮( ̄▽ ̄"")╭分割线


所以总的来讲站内的环境是由大家共同营造出来的,用户没有发表评论的意愿绝不止有个人原因,这个问题牵扯到的因素太多了,在我看来很复杂,很难短期改善。这也是很早大家就得出的结论。

应该有不少朋友(我是这样认为的)都默认把这里当作朋友圈来玩了。


即时信息和日常记录相关内容占了大头,真的能提供好的交流氛围的原创作品(尤其是视频内容)要么难以被发现,要么在站里没有足够数量的受众而得不到反馈。

加之内容创作本身就很消耗精力和热情,若是得不到及时及量的反馈,为数不多坚持创作的创作者也会难以在m站为继。

这就进一步削减了站内的原创活力。


所以从个人的角度我更希望喵站里的“作品”能更多


视频不论是原创还是搬运,没人看,没讨论就没有任何意义。


另一方面以现在m站的体量,受众面广大家都爱看且能看懂的视频内容更重要,在这里发布创作内容不能再延续像b站那种本身人口基数就大的环境里继续划分小圈子求共鸣的做法了。

(原本人就少,再来个冷圈内容很难保证会有人讨论,可能根本不了解,也没兴趣,那就是无用信息(相对而言))


我认为大家可能更需要跨越圈层求同存异地创建内容以做到每天都有新东西可看,每天都有新的槽可吐,(并且无论谁都可以轻松看懂并接受)同时是扎根于M站本身的优质内容。


也许这样才可能实现M站从朋友圈到弹幕视频网站的转变。


我知道这是很理想化的观点,但是并非不是一种可以去努力实践的方向。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22)
最新
最早
avatarauth
置顶
花糕
821
#1048555

缺乏讨论、视频竞争力不足、内容像“朋友圈”这些问题,我们感同身受,也一直在反思和摸索。喵站体量小,无法模仿和照搬大平台的策略,也无法和他们竞争。文章和动态是空缺的生态,因此浏览量、互动率都高于视频,这是我们会巩固的阵营。而视频也在不断改进,最近更新的视频合集、离线缓存、定时关闭,都是在为提高视频的体验和活跃度在做努力,推荐算法也在不断优化中。从“朋友圈”到更有价值的内容社区,这条路很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