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从“装睡”到“真醒”:《彻夜之歌》的青春期心理疗愈指南》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彻夜之歌(よふかしのうた / CALL OF THE NIGHT)

动画制作公司:LIDENFILMS(《东京复仇者》《亚人》

导演:板村智幸(《魔法少女小圆 外传》分镜)、宫西哲也

编剧:横手美智子(《白兔糖》《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原作:琴山(《粗点心战争》作者,连载于《周刊少年Sunday》

集数与时长:TV动画13集(每集24分钟)

首播时间:2022年7月7日(富士电视台noitaminA档)


类型

风格:浪漫奇幻×青春成长×深夜氛围

题材:吸血鬼恋爱×都市夜游×心理探索

适合人群:偏好非传统恋爱剧的观众;对“夜晚”意象有共鸣的失眠党;喜欢带点哲学味的青春故事


剧情简介

14岁的夜守更因厌倦日常而逃学,某夜独自游荡街头时邂逅了神秘吸血鬼少女七草荠。荠告诉他“成为吸血鬼的条件是人类必须爱上吸血鬼”。于是厌恶人际关系的更开始每晚与荠夜游,在霓虹闪烁的都市夜晚中逐渐理解“熬夜”的真正意义——不仅是逃避白天的枷锁,更是寻找自我的旅程。


核心角色分析

夜守更(CV:佐藤元)

角色定位:厌世初中生→夜晚探索者

性格矛盾:表面冷漠疏离,实则渴望被理解。擅长“装睡”隐喻其逃避心理,与荠的互动中逐渐卸下心防。

七草荠(CV:雨宫天)

角色定位:纯情吸血鬼×夜之引路人

反差魅力:爱讲黄段子却羞于谈爱,吸血行为被赋予“亲密恐惧症”的隐喻。她的“不完美”恰是吸引更的关键。

莺馅子(CV:泽城美雪)

角色定位:反吸血鬼侦探

深层动机:以“人类至上”理念猎杀吸血鬼,实则背负对非人存在的复杂情结,与更形成镜像对照。


核心看点和制作亮点

1. 夜之美学革命

色彩心理学运用:深夜时段采用粉紫色调渲染梦幻感,与白天的冷蓝色形成强烈对比。

镜头语言:扭曲透视与快速切镜(如房门象征心理屏障)继承自SHAFT风格,强化疏离感。

2. 吸血鬼设定的去浪漫化

吸血=进食+性暗示的整合,颠覆传统吸血鬼作品的唯美意象。

荠的“陪睡店”打工设定,将超自然存在拉入世俗经济体系,增添荒诞幽默。

3. 声音设计的叙事功能

OP《堕天》嘻哈节奏强化街头感,ED用空灵吟唱呼应“夜之孤独”。

环境音设计:风声、自动贩卖机嗡鸣等细节构建沉浸式夜游体验。


评分与反响

豆瓣8.3:短评关键词“夜色如酒,越品越醉”

MyAnimeList 7.7:欧美观众评价“比《暮光之城》更懂吸血鬼本质”

日本本土:noitaminA档期收视率稳定前3,原作漫画销量动画化后增长200%


台词

“试着熬夜吧,直到对今天感到满足为止。”

荠的这句邀请,精准概括作品内核——夜晚不是逃避的港湾,而是重新认识自我的镜面。


总结:在霓虹与月光之间

《彻夜之歌》绝非单纯的吸血鬼恋爱物语。当更在便利店荧光下与荠分享薯片,当馅子的手枪对准月光下的非人之爱,作品始终在追问:我们渴望成为“异类”,是否只因无法忍受身为“人类”的自己?这种对身份认同的锐利剖析,使其在2022年夏季番中成为一剂甜而致郁的“夜行良药”。

/static/74618ec618f1259768941ecdc821bfffde39333e223a2f9750e0e1f45efe223c.jpeg/static/bfe63d91e85dcd0efb74fd2aa0d33f8b63295a9b7526eb5939456fc3542f2996.jpeg/static/36c2dfc9a212459381cf0a81a21f7bf53fa9961c18e1672ec3d0ceeac7a9a495.jpeg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2)
最新
最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