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第十三个节气,在每年八月七日——九日。/static/49c21342613b5d5350f379aedffa8393312b9890fb52bb3799609780fe434099.jpeg

立秋,表示着秋季的开始,禾谷开始成熟,收获的季节到了。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在节气排列顺序上,处暑在立秋之后,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末暑)才出暑。二十四节气有“三暑”(小暑、大暑、处暑),“三暑”中间还夹一个“立秋”节气,立秋之后才是处暑(末暑)。“三暑”与“三伏”均代表高温酷热天气,“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暑天比较长。

立秋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减少或下降。

气象变化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立秋后还有一个处暑节气。立秋还处在暑热之中,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

“三伏天”在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强盛,控制了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在副高的控制之下,天气晴热高温,因此“三伏天”属于酷暑,所以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

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季节转换,南方地区的降雨量、干湿度等变化明显;北方地区,变化明显的是气温。

秋老虎

指三伏天出伏后短期回热的三十五摄氏度以上的天气,发生在每年公历八月底至九月之间。原因是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照强烈,气温回升。/static/d407b0950107fa783ef4b7bd93f1b0843d2eb3f02984053209b9a84bd8b51c52.jpeg

传统习俗

祭祀土地神: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啃秋瓜:

在入秋这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这是南方的习俗。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图一PID:126555567

图二PID:124310561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1)
最新
最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