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Bilibili Moe动画角色大赏中,一场围绕《物语》系列角色忍野忍的拉票风暴,将二次元圈层的投票机制推向了舆论漩涡。据微博用户爆料,某位“金主”以百万级资金疯狂动员投票,使忍野忍在新番萌组中以碾压性优势夺冠,甚至出现“八倍恐怖票差”的场面。这一事件不仅让其他角色的粉丝感到投入与回报严重失衡,更引发了一个深层次的拷问:在资本与流量裹挟的当下,二次元角色投票是否还能实现真正的公平?
从“为爱发电”到“资本游戏”
忍野忍的逆袭堪称B萌史上最戏剧性的案例之一。从搜索结果来看,其拉票策略高度组织化:通过微博、微信群等渠道,以“1元/人”的价格收购票根,甚至要求参与者“截图露出投票组”以确保真实性。这种工业化操作迅速拉高了票数门槛——例如8月10日的单日投票上限被设定为2000人头,而部分粉丝群声称“无上限尽快完成”。相比之下,普通粉丝的“为爱发电”显得苍白无力。正如豆瓣网友观察到的,忍野忍的票数在特定时段出现“爆发式增长”,疑似与资本介入直接相关。
这种失衡并非首次。早在7月,新番燃组的烟雾镜(出自《藤丸立香想不明白》)就因FGO玩家的“跨圈整活”登顶,甚至有网友调侃“拉票拉到了成人频道”。但忍野忍事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赤裸裸地暴露了金钱对投票结果的操控能力。当其他角色的粉丝还在为“实名认证”“LV2账号门槛”苦恼时,资本却能轻松绕过规则,用“人头费”将投票异化为一场数字竞赛。
规则漏洞与圈层壁垒
B萌的规则设计本意是“避免混乱”,例如要求实名认证、限制手游改动画参赛。但现实证明,这些规则在资本面前形同虚设。一方面,“人头票”的流通使得票数与真实人气脱钩——微博用户明确标注“1个人头=2个角色各2票=1r”,将投票行为彻底商品化;另一方面,圈层壁垒加剧了资源倾斜。经典组的Archer、远坂凛等高人气角色凭借“月球人”(Fate系列粉丝)的基数优势长期霸榜,而小众作品的角色即便有真爱粉,也难以抗衡资本或大IP的碾压。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赢者通吃”的机制正在消解投票的意义。正如网友所言:“没有得到冠军,其他角色都没有太大意义”。当亚军、季军的存在感被彻底抹杀,投票便从“多元表达”沦为“零和博弈”。忍野忍的胜利看似是粉丝狂欢,实则是二次元文化被资本逻辑收编的缩影。
技术、伦理与社区自治的平衡
若要重建公平,或许需要从三个维度重构投票机制:
技术反制:引入更严格的异常票检测,如B站曾尝试的“清bug票”操作,但需避免误伤正常用户。区块链技术或许能提供溯源方案,确保“一人一票”的真实性。
伦理约束:平台需明确禁止金钱交易拉票,并建立举报机制。例如微博用户上传票根的行为,本质上已构成“数据造假”,却未被有效监管。
社区自治:参考日本“萌战”的“应援文化”,鼓励粉丝通过创作(如同人、MAD)而非金钱为角色助威。这既能降低参与门槛,也能回归投票的初心——对角色的热爱,而非对资本的屈服。
然而,彻底的公平或许只是乌托邦。二次元文化本身带有圈层属性,而资本早已渗透到产业链的每个角落。我们能做的,或许是在规则与情感之间寻找脆弱的平衡:让投票成为多元声音的交汇,而非少数人的狂欢。正如忍野忍在《物语》中的台词:“真实的东西,往往比谎言更伤人。”而B萌的真相,恰恰是二次元圈层在资本洪流中的一次集体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