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思考向—B站是怎么变质的?

B站的“变质”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核心在于资本扩张、内容泛化、社区稀释与技术短板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从亚文化乌托邦蜕变为商业化大众平台。以下是关键脉络:


一、商业化与资本压力:初心让位于增长


1. 盈利困境与模式失衡

B站上市(2018年)后持续亏损,2019-2021年亏损额从13亿激增至68亿。资本要求增长,迫使B站放弃“小而美”定位,转向用户规模扩张(目标2023年MAU达4亿)。


• 商业化尝试矛盾:坚持“无贴片广告”承诺,但推出“起飞币”(付费买流量)、会员购、直播带货等,被批“吃相难看”。


• 会员体系背离承诺:免费大会员福利取消,推出1398元十年会员、付费视频功能,用户嘲讽“蒙古上单冲塔”成反抗符号。


2. 饭圈化与明星入驻

为复制微博的粉丝经济,B站引入明星网红(如杨洋),推广机制利于MCN机构砸钱引流,导致首页充斥营销内容,社区从“兴趣聚合”转向“流量争夺”。


二、内容泛化与社区稀释:破圈撕裂原生文化


1. ACG核心被边缘化

早期二次元内容占比超60%,2023年生活区视频播放量飙至35%,动画区跌至12%。老用户吐槽“首页像快手”,硬核内容(如MAD/AMV)被算法压制。


2. UGC生态劣化


• 创作激励削减:2022年创作激励砍半,UP主为生存接商单,标题党、低创内容泛滥。


• 审核与版权矛盾:央视点名低俗内容(如师生恋题材)后审核收紧,但版权纠纷不断(爱奇艺多次起诉),二次创作空间被压缩。


三、社区氛围恶化:从“干杯”到“互撕”


1. 弹幕文化变质

早期弹幕以“高能预警”“名场面”等默契梗为主,后因用户激增(大量未成年及非核心群体),弹幕充斥引战、刷屏、低俗言论,机器学习审核无法修复信任链。


2. 新旧用户冲突

2020年《后浪》营销引发争议,老用户抵制流量明星粉丝刷榜,认为B站“变味”;新用户则抱怨社区排外,“小圈子的傲慢”。


四、技术短板与运营失误:信任危机加剧


1. 服务器频繁崩溃

2025年因《凡人修仙传》韩立结婴剧情更新,50万用户涌入致服务器瘫痪(当年第4次宕机)。用户讽刺:“付费功能正常,免费服务崩了”。


2. 产品定位模糊

为对抗抖音强推竖屏“Story Mode”,横屏与竖屏推荐逻辑冲突,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从95分钟降至72分钟(2021-2023)。


五、价值观背离:从“不变质”到“真香”

CEO陈睿曾承诺“B站可能会倒闭,但绝不会变质”,但后续操作反复打脸:


• 取消新番无广告承诺,称“因版权方要求”;


• 抹除二次元痕迹:2020年看板娘2233娘不再占据核心地位,被视作“去ACG化”标志;


• 内部泄露代码曝光抽奖造假(概率20%虚假弹幕),诚信遭质疑。


结语:变质是必然,还是可逆的妥协?

B站的困境是亚文化社区规模化的终极悖论:小众文化的纯粹性与商业增长的不可调和性。


• 资本逻辑要求用户扩张与变现,倒逼内容大水漫灌;


• 社区精神依赖圈层共识,破圈必然稀释认同。


若B站仍想平衡初心与生存,需重构“平台-创作者-用户”三角关系:

技术投入根治宕机(如多云架构);

分层内容满足多元需求(如硬核分区保护);

透明规则重建信任(如服务状态页公开故障)。


否则,“小破站”终将沦为资本叙事下的又一个“普通视频平台”,而那个“为爱发电”的乌托邦,只剩老用户的集体乡愁。

(DS生成)

/static/403de17f181a878c9d14f2b934024736bccaf018bcfb1cb0e15ce699ba5e8b02.jpeg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26)
最新
最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