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滑着手机突然想起来之前你问过我:“爱情究竟是什么呢?”而感到闷闷不乐。老实说… 我也不太懂爱情这件事儿,毕竟爱情的定义每个人的标准都不同,那爱情究是什么呢?
宁静的小河边传来阵阵书香气,课后的欢声笑语与翻书声夹杂在一起显得好不热闹。一丝律阳光透过百叶窗撒进教室,随着光的方向望去,那轻轻坐落在教室旁戴着黑色圆框的女孩儿,对于当时还是16岁并且爱意懵懂的我感觉到一丝害羞,她好像也察觉到了我的视线一般向我望去。我与她四目相望对视了一秒便赶紧将头拧了回来。心脏的快速跳动使我的双手在书桌上也印出了一个手印儿,“我好像……恋爱了?”
高中时期不少认识的同学都找到了对象,貌似乎爱情这件事儿在高中里面显得见怪不怪了,甚至是特别容易获得。抱着这种心情的我便接着认识同学的理由,提出去拍摄一场cosplay的宣传片,成功的约到了她出去。成功约到了她的那一晚我陷入了失眠,我躺在床上来回反复转折就是入不了眠。一方面是对宣传片的期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她。 好像爱情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得到,只要做足准备然后一股作气勇敢直上,那么爱情就会到来。最后我抱着即将来临的爱情美好憧憬睡去。
但很可惜的是,丘比特之箭并没有射进我的身体,甚至是一丝的皮外伤。拍摄结束后的几天里,我一直尝试去接触她,想亲口对她说出想与她一起交往。但可惜,这一步的勇气完全并没有走下去,而是采用了线上的方式向她进行了告白。时间一分一分的流逝,我就像那热锅中的蚂蚁一样躁动不安,又像那温水中的青蛙一般陷入了对爱情幻想的陷阱,只求她快点回复以求解脱这种痛苦。 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十五分钟,她终于给我回了消息,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点开了信息查看,她的回复只有短短的几个字:“我暂时不太想谈恋爱。”
我陷入了沉默,原本窗外熙熙攘攘的汽车声宛如变成了嘲笑我这般自傲的自己,就连关上了窗门好像都能听见“某种东西破碎”的声音,也第一次为爱情这东西而流了泪,虽然认识只有短短的一周。
随后的日子我如常般在学校活动,不过已经是刻意的避开了她,我的同学告诉我就在前几个礼拜,她就和班里的某个男同学在一起了,而且我向她表白的这回事被她传给了其他人,结果一而再再而三的传,基本整个年级的人都知道了我对她表白失败,使我当时每天都带着高压的情绪来迎接新一天的到来。通过时间的推移和了解,发现这个女生并不是适合自己的恋爱标准,哪怕她有再完美的外皮,但看似清纯的脸庞背后却是毒蛇般的阴毒。因此我便渐渐的不再关注她的种种迹象,甚至连好友也是第一时间删除掉,以避免自己美化她的好。
有时候戏剧性就是来的这么快,过了一年后我的朋友跟我谈起这件事,原来这个女生自从和别人在一起后,他们虽然每天放学都会走在一起,但她都会选择不是回家的方向月台而下车。我反问朋友为什么,他却说:“原来这个女生担心那个男的知道他住在哪里,因此防备着他,节假日也不和这个男生出去约会。” 他说罢我便笑出了声,是发自内心的笑。开心的是当年的自己没有和她在一起,另外也嘲笑着这位男主角的悲惨命运。最后面他们仅仅谈了半年便分了手,而我对爱情的看法又多了一丝丝的改变。
爱情似乎是一张可以被自己描绘续写的草稿,而生活就像那一块儿橡皮擦,修补着对爱情故事的定义。
随着高中生活的结束我便急匆匆的来到了海外留学,初来乍到异地。我租了一件小小的公寓房,隔壁邻居也是和我一样年龄相仿的本地人。打过招呼后我便回到房间内收拾行李,做足准备为接下来的大学生活鼓起而勇气加油。洗漱完后整理好一切行李便躺在床上等待困意慢慢入睡,就在即将进入梦乡时,一丝微微的喘声与墙壁撞击摩擦的声音从墙边传来。我原以为隔壁邻居这个点了还在移动桌子,但细细一听声音不对劲… “这难道…难道就是?” 我抱着好奇又带轻微烦躁的心情听着对面乐队“演奏”了一整晚睡去。直到第二天的清晨,我带着疲惫的身体出门上课,临走时忘了忘邻居家门口摆着的鞋子,奔向学校。
随后的日子里,每天都在重复着上学、回家、洗澡、听“乐队”的演奏曲、然后又睡下去再起床上学。而对面邻居的鞋子,今天是蓝色的高跟鞋、昨天是白色的AJ板鞋,以及明天是粉红色的Adidas等。有时候不得不羡慕别人,有的人天生就是爱情高手,收获爱情如同喝水一般简单,我笑了笑,咀嚼着薄荷味的口香糖出了门。
午餐时间到了,由于对这一代不算很熟悉,基本上午餐都在学校餐厅吃饭。有一天我拿着餐盘找了个位置坐下,突然有一个身影十分熟悉的人坐到了我的对面,没想到是我的邻居。“你好 贝维斯(我的英文译名),很高兴在这里见到您。” 他主动向我发话并且给我递了一个橘子。 “您好文森,你也是这所大学的学生吗?”我接过橘子和他聊了起来。原来他也是这所大学的学生,但他是IT系的,而我是电子工程系的。 吃饭的时候我们互相聊天,他与我分享他从小在美国的经历,我和他谈着香港的生活方式,显得十分融洽。
当我谈到高中时候因为表白而失败的时候,他反而也有了另外一份看法。他跟我说对爱情的看法不应该认真,对于他来说他所作的一切都不是爱情。我对他的看法也表现出了不解,因为如果不是因为爱,那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会跟他在一起呢?他说她们很多的人其实并不了解他,她们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刚刚开始对他产生好感,最后他将她们带到床上都只能称作“合作愉快”,而并非真正的爱情。这些女孩大多数和他在一起两个礼拜之后便会慢慢离开他,当然他也不会放在心上,仅此而已。
听完他这些话后,我宛如陷入了电脑死机当中。这一夜的我并没有选择回家,而是独自一人走在大雪纷飞的路上。这一年的平安夜不少人都去了时报广场,我走在路上看着形形色色的人影,不少男女都相拥在一起说着 "I love you"。似乎大雪并没有将这幅美景破碎,反而在黄昏的的灯光下描绘出了一道不一样的风景线。
好像在国外中对“爱”与“喜欢”的定义完全混淆了,好像大家都可以随意说出“I love you”。以此表达对彼此的喜欢,因为担心说“I like you”会显得对彼此的关系没那么重要,应此误把“爱”当作了爱情。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搬离了这座公寓,与邻居道别之后,便与其他留学生来到了长岛某处独栋住宅合租了起来。这段日子终于没有了交响乐的演奏声反而多了些不熟悉。而随着进入四月份第一年的学年也结束了,我便趁暑假回到香港本地跟家里人工作。
在回港的这段时间里,我老爸与叔父等经常与我探讨将来的日子,毕竟他们作为过来人应该更懂这方面的知识。而他们给出的建议基本都是让我有了份稳定的工作再谈恋爱,要买房才结婚,自己努力就好了,让对方不用工作,毕竟外面的世界工作很累很残酷,不需要她们帮忙补贴都可以养活一家人。
当然我明白,他们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但其实不太适合在我的身上,因为他们的出发点都是收获了爱情才考虑这方面的分支,而不是讲如何收获爱情。当我反问他们是怎么娶到对方的时候,他们总会说是别人介绍认识的,觉得能够过日子就结婚这么简单。 随后他们之间的不离不弃,哪怕争吵后也会和好如初,日子过得好不快乐,我仿佛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人们常说的“爱情”。
想起来呀…… 好像我们都陷入了一种误区,不少人都以为和对方成为男女朋友关系便收获了爱情,其实不然。反而这更像是一种感情上的依恋甚至是爱慕,而这并不是爱情,爱情是需要相互理解的,互相帮助的,是两个人相伴一起走到白头到老的,那可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吧。
随后的几年中,不知道是不是高中时期的丘比特不甘心,换了一把更重更尖锐的箭头成功的刺入了我的心。无意间以前在高中认识的其他同学,在中学六年到毕业再到大学也有联系。某一天我和她一起打电话聊天,当我和她聊起有没有找到对象的时候,她说没有,我也没有。可能是双方心有灵犀吧……我便鼓起勇气问她:“要不……我们两个试试谈吧?” “真的吗?” “嗯” “好呀。” 就这样,我好像也收获到了高中时期梦寐以求想要的“爱情”。
说来说去呀,爱情这件事上或许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或者说爱情根本就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存在。有的人认为爱情只需要两个人在一起过日那就是爱情,而有的人认为两个人应该对彼此都有一个了解,并且通过谈恋爱这种方式了解对方,最后走到一起白头到来才是真正的爱情。所以,爱情无非只是一张草稿纸,而你就是那一只续写的“铅笔”,勇敢的踏出书写的那一步,再用生活的“橡皮”细微雕琢,最后祝福你们收获上属于自己真正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