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处暑

/static/07451e5e4c5f183e8df35347a538f188df284c91d021f753ae9aa57c954091a2.jpg


处暑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时间于每年公历八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的酷暑结束。

 处暑不是处于暑热中,“处”表示躲藏、终止。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现依然炎热,是因为“秋老虎” [1] 的影响

气候

 处暑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南退,随着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处暑后,气温已呈下降趋势,但真正开始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之后。

 处暑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小露锋芒。在冷高压的控制下,形成下沉的、干燥的空气,我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

 处暑后,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南部地区,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秋老虎”一般最高气温在三十三℃以上,并且持续酷热好几天。

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江淮地区 [2] 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

农事

处暑时,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时正是收获中稻 [3] 的大忙时节。处暑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林果和农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期,农民加紧采摘,抢抓农时,进行水稻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处暑以后,气温日夜差别增大,由于夜寒昼暖,作物白天吸收的养分到晚上储存,因而庄稼成熟很快。

习俗

 祭祖迎秋: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祝“七月半”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出游迎秋:处暑之后,北方大部分地区秋高气爽,此时正是郊游赏景的好时节。

吃鸭子: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煎药茶:煎药茶是处暑期间两广地区盛行的习俗,起源于唐代。煎煮凉茶,清热、去火、除肺热。

饮苦茶:意为入秋了要吃点“苦”。

放河灯:中元节,在水中放河灯,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开渔节: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

拜土地爷:以求丰收

泼水狂欢:降温

赏菊、采菱

注释

【1】: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三十五℃以上的天气。发生在每年公历8月底至9月之间。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照强烈,气温回升。

【2】:即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区域,位于中国河南省南部、江苏省、安徽省淮河以南、长江以北(下游)一带,主要由长江、淮河冲积而成。

【3】是半晚熟稻的一种,指生育期介于早熟和晚熟类型之间的中熟水稻,全生育期120-150天,早秋季节成熟,适应范围涵盖亚热带至热带地区。我国主要种植区域包括长江流域、西南地区及东北中熟稻区,重庆低海拔区域中稻多处于拔节孕穗期,高海拔区域则处于分蘖盛期至末期。


图一PID:118460063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最新
最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