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揭穿Nike跑鞋迷阵(竞速版) 2017版

前几年Nike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破二行动,看起来是为了突破人类马拉松的时间极限,仔细想来这仅仅只是Nike的目的之一。当我们在讨论破二的时候,总是会将话题引向他们所穿的跑鞋T恤,这些才是与我们有着真正实际关系的东西。

过去(也可能是到现在)Nike的跑鞋在一些资深跑者里总是不入眼的,强调设计与外观而弱化功能和表现的Nike跑鞋,慢慢成了纠结之选。现在看来Nike正在改变过去的形象,设计与外观同功能和表现并不是对立的关系,在Nike的计划里,他们理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而面对Nike跑鞋列表的诸多跑鞋,一定会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困惑,究竟应该怎么选择?这时候有必要再来整理一下思绪,来重新解密一下令人苦恼的Nike跑鞋迷阵。

竞速系列-比赛

如果你仔细翻阅一下六大马比赛中头几名选手的照片,会发现他们中的多数是脚穿Nike跑鞋。这些隶属于Nike竞速型的跑鞋,以轻量舒适为主,在性能上能够满足300左右的选手穿着。Streak系列与刚刚推出的破二跑鞋Nike Zoom Vaporfly 4%和Zoom Fly便属于这一矩阵。

Nike Zoom Vaporfly 4%

/static/35b3e069367d50f859d2c7c4375aef2c143f4e7fb9244b02086d691f5b519a7b.jpg

这双破二跑鞋可以看做是顶配Zoom Vaporfly Elite的可市售版本,继承了Elite的大多数高端配置,包括全掌碳纤维底盘和全新的ZoomX中底材料。其后缀上的4%来自于Nike的科学试验,与目前Nike最快的市售跑鞋产品Nike Zoom Streak 6相比,Nike Vaporfly 4%所需的跑步能量减少4%。

Nike Zoom Vaporfly 4%的重量控制相当出色,别看它中底那么厚,其实男款44码单只鞋重仅仅184克。除了中底之外,鞋面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全新Flymesh面料质感轻盈,并且透气舒适,位于足弓的固定带更可以锁定足部,实现出众的侧向稳定性。

所以在未来,这双Nike Zoom Vaporfly 4%将会代替Streak系列成为Nike竞速比赛型跑鞋中的顶级鞋款。


Nike Zoom Streak 6

/static/62aab11b6a9c841290a4a4aaca214f137fceb3af5bb524baae7d5b0e9e1c59e1.jpg

Streak 6在破二跑鞋推出之前一直是Nike竞速跑鞋中最快的一双,也是过去Nike赞助运动员最常穿的一双(最近几场大的国际比赛,Nike运动员已经逐渐上脚Nike Zoom Vaporfly 4%了)。

采用人体结构设计的Streak 6,鞋底前后呈现出一个U字型,对于前掌跑鞋而言可以减少后跟落地间距,提升推动力,反之对于后掌跑者也是如此。Streak 6的中底用的是Phylon材料,并且内部搭载了Zoom Air气垫和中足稳定片,这块中底看起来中规中矩,但是中足稳定片的加入让Streak 6在缓冲的基础上大大增加了跑步时的助推力。

这也让Streak 6的适用人群大大扩大,基本上330以内的选手穿着都不会有太大问题,如果训练足够刻苦,分分钟PB也不是问题。


Nike Flyknit Streak


作为Streak 6的同系产品,Flyknit Streak同样属于竞速比赛型中的出色鞋款。不过二者之间在设计和材料选择上有着明显的差别。

鞋面使用了Nike在缓冲型跑鞋上常常使用的Flyknit材料与Flywire飞线的组合,对双脚的适应性更佳广泛,也能带来更出色的舒适表现。Flyknit Streak的鞋头采用符合人体构造的形状,并且中足加入了稳定片设计。中底方面则是Phylon泡棉和Zoom Air气垫的组合,缓冲表现能够得到保障。

各种材料的搭配让这双Flyknit Streak的重量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控制,单只42.5码鞋重仅有181克,可以让Flyknit Streak适应各种距离下的竞速体验。


竞速系列-训练

除了比赛型竞速跑者之外,Nike同样有训练型的竞速跑鞋。这类跑鞋重量始终缓冲出色,能够在保证双脚舒适的前提下,提供一般缓冲型跑鞋的速度体验。

Nike Zoom Fly

/static/95530bc6adcdb27e99590ea7d185d45b708f6e20bdb580a675259b8b03753069.png

同样隶属于破二跑鞋,Nike Zoom Fly相比于Vaporfly 4%在性能略有下降,中底仅仅采用了全掌的Lunarlon缓震系统,大厚底的设计在没有内置碳板的情况下,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它的速度体验。

鞋面部分使用Flymesh面料结合Flywire技术,舒适性和透气性俱佳。另外Zoom Fly在中足段提供稳固支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Zoom Fly的稳定性。Zoom Fly的重量控制一般,单只44码鞋重247克,所以在适应性上Zoom Fly适合400以内的跑者穿着。


Nike LunaRacer 4

/static/21bf96780dc7fd5b7e0021d35743f5822e17116333c75e1137c1fe80a761c837.jpg

已经更新到第四代的LunaRacer是Nike在竞速训练跑鞋中较为经典的一双,鞋面采用Flymesh材料,并且配备透气大网孔。中底用的则是双密度Lunarlon缓震系统,可以保证不错的缓冲表现。大底在高度磨损区域用了BRS 1000碳橡胶材料。

综合来看,LunaRacer 4适用于日常的竞速训练。


Nike Flyknit Racer

/static/7b4476fc3ddfdc8baa3673bf4ed5e2f235cc19ee3a5fa299759d82a1cc4a91ae.jpg

Flyknit Racer定位于间歇训练、半马以内的速度训练,以及更长距离下330以内选手的使用。中底搭载全掌 Phylon材料,前掌内置Zoom Air气垫。中底脚感较为偏硬,脚感不适合配速较慢的跑者穿着。

鞋面采用单层Flyknit鞋面,十分轻薄,脚感轻柔透气,但是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鞋面支撑性不足,尽管在中足搭载了Flywire动态飞线,也无济于事。


竞速系列-稳定

在竞速型跑鞋中,似乎稳定性是个不合时宜的存在。但是稳定性的竞速跑者能够为那些双脚控制力不佳的跑者带来新的体验。在Nike的跑鞋矩阵中,Streak LT 3便是这样一款跑鞋。

Nike Zoom Streak LT 3

/static/c125116454d1693d7964fef458819ff580fb392b9626e9f6d62cfc6d321e8af4.jpg

Streak LT 3的设计与Streak 6略有相似,但是后跟位置是与地面直接接触的,并且在前掌大底采用了发泡橡胶华夫格外底,提升而前掌的向上弯曲度,另外Streak LT 3的前掌使用了宽鞋楦设计。种种设计的组合构成了Streak LT 3稳定性的特点。

在鞋面和中底设计上,Streak LT 3采用了常规的工程网眼材料,足弓位置配备了固定带。中底搭载全掌Cushlon,以及后跟内置Nike Zoom气垫,并且中足内置稳定片,以增加中足支撑。

相比于之前几双Nike竞速跑鞋,Streak LT 3更适合跑道环境。


缓冲系列-比赛

给人留下Nike跑鞋不能跑步坏印象的就来自于Nike缓冲性跑鞋,事实上Nike缓冲型跑鞋中还有有可以跑步的,甚至一些跑鞋的实际表现并不输那些传统跑鞋。

Nike Air Zoom Vomero 12

/static/9f7067f0e8f2287070f42d9a013011db34c4f09be40492989a5d681cfaeca86e.jpg

同样在前后掌搭载Zoom Air气垫的Vomero 12,在性能上更偏向于缓冲。中底除了内置气垫之外,外部采用了Lunar和Cushlon两种材料组合。Cushlon材料让Vomero 12的脚感偏软,路跑中轻轻地一步也能立刻感触到这种柔软。而Lunar内芯让这种柔软程度升级,落地时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中底材料下沉的感觉.

高效的缓冲性能,没有拖后腿的支撑表现,当然还有革新之后的Flywire动态飞线鞋面,这些都让Vomero 12具备了成为一双优秀入门跑鞋的可能。用于入门级别的全马或者半马路跑,能够充分的感受到它的中底所带来的舒适感。


Nike Air Zoom Pegasus 34

/static/38e90254696d8f9cbc23bce0d34c15242a4ace2f5aece754992c8a8393e41d47.jpg

Pegasus系列在我们过去的评测中,一直都被赋予Nike最适合跑步的一双跑鞋的称号,全新设计的Pegasus 34更是在破二跑鞋中承担了跑者日常训练的重任。

Pegasus 34的中底设计与上一代并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是全掌的Cushlon泡棉和前后掌的Zoom Air气垫配置,中短距离下的缓冲表现明显,长距离中后期略有减弱,但仍然能够用来完全一场全马比赛。鞋面部分,Pegasus 34搭载了全新升级的Flymesh面料,中足配置Flywire动态飞线,鞋面轻薄柔软,舒适性较佳。

针对这双Pegasus 34的相关特性,它所适用的人群主要集中于400-430之间。不快不慢的配速驾驭起Pegasus 34会更随心所欲。

Nike Air Zoom Elite 9


Elite 9的设计与以上的两双有着明显区别,鞋型有着明显的速度风格,鞋面采用了无缝轻盈的Flymesh材质,以此提升空气流通性和双脚的舒适性。中足同样搭配了用于稳定包裹的Flywire动态飞线。中底则是以Cushlon泡棉为主,前掌内置 Zoom Air 气垫用于提升前掌回弹。

不过Elite 9在设计上相对激进,尤其是在中足鞋楦的设计上,整体宽度只有5.7cm,对于胖脚或者宽脚而言,十分不友善。总体而言,Elite 9更适合偏瘦并且速度在400以内的选手使用。



总结

现在看来,Nike的跑鞋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好。从入门到进阶,从赤足到稳定,在矩阵之中Nike的各类跑鞋基本上涵盖了当下跑者的需要,每一双跑鞋都各司其职,去履行他们在跑者进阶之路上不同阶段的使命。

只不多当所有的跑鞋都集中于一个页面时会让人有所混乱,而这篇文章也许能够让你分清繁复的Nike跑鞋家族,你也可以顺着你的需要去找到真正属于你的那一款Nike跑鞋。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839600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最新
最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