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又是一期久违的闲聊时间,好耶(啪叽啪叽啪叽)有别于深夜闲聊,这次我把时间选到了中午,大约11:45,嘛,还有十分钟开始,先进行一个介绍吧。
今天呢,我们来聊聊哲学,啊~夜♂色。不是这种哲学——弗洛瑟菲,当然不会讲什么深奥的东西,毕竟我也讲不出来。
好啦,正午的阳光将脸切割,尘埃也在脸上嬉戏,永恒的钢筋水泥不留情面,稍显散乱的房间是唯一的生机。时间已走向开始,那么就开始吧。
今天的主题是自我,什么是自我?我不做定义,因为我不知道。额……总之牵扯出来的第一个问题是认识自我。
你有多认识你自己?毕竟这是没有参考的,实际的、你认为的、别人认为的都不一样,所以让我们假设你的自我认识是准确的。好,现在你做出了和别人不同的行为,比如突然停止摸鱼,认真学习之类的事,这是你认为的自己该做的事,那么不合群的标签就给你贴上了。这种不合群是你先做出来的,别人加强认识的,那么当你停下的时候、改变的时候,再融入群体,这会是你自我的选择吗?如果是,那么高尚品质的消失是谁的责任呢?如果你依旧认为你是一个勤奋的人,那么你为了社交而改变还能保持自我吗?
这些先按下不表,我们继续假设你的自我认识是准确的。这次我们有一个具体场景:金秋九月,升入初中的你,也终于要经历所谓的青春期了,一个经常被讴歌的时期,你的思维开始提升,你开始认真去设想这个世界,这时候,反叛精神和独立思考过来了。
你听说了所谓的叛逆期,并对这种知识的超前点播进行吸收。好啦,在同龄人都在对抗权威的时候,比如我们树立一个恶役——班主任。你开始好奇了,为什么大伙要这么做,逻辑上布置作业、管教学生、协调矛盾,这些都是他应该做或者说做得过多了的事情。从逻辑道德上站不住脚,这个恶役也就不能称为恶役,不是恶役,你也就没有对抗。
好啦,问题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自我认识如上,同学对你的评价是——不属于我们的人。那么你在没显露反叛精神和叛逆期的情况下,你会对自己的自我认识过深以至于产生厌恶吗?还是说实际上你的自我认识根本就不深,只是环境给你标签你就接受了呢?
这是前文问题的具体情况,有答案了吗?逻辑站不住脚对吧?我同学就是把这些问题抛给我的,他作为班里为数不多的略尖子生,家庭……昨天打游戏刚被母亲发现,母亲转述给非亲戚的班主任,班主任在课时进行批评,真不是劝说,是带感—情—的批评……嗯……补充说明这个班主任和上文那个虚拟的不一样。总之家庭和成绩就这样,之前也有厌学的情况。
我假设他未来应该是好的,只要挺过高中。而现在的确是我这边更好一些,也就家庭比他好点,未来却看不到头,至于他的故事和问题怎么说,我不知道,所以才会有这篇文章。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好,打住,这些说的都是一个问题,一个比较独特的问题,普适性不算强,我们从其中抽出一个点来说:“你会对自己的自我认识过深以至于产生厌恶吗?还是说实际上你的自我认识根本就不深,只是环境给你标签你就接受了呢?”
你对自我认识的自信,是真的比别人强还是坐井观天?
对于这个,每个人对自己、他人的评价都是坐井观天,而天会因为你的观察害羞变红。区别在于这口井有多大,你又能看到多少。
而我这只井底之蛙,所提出的第二个故事就是前文的班主任。
前面说到过,班主任当堂批评的事,在这个传奇的九月十二号,所发生的不只有这一件事。
第一,十一号晚放学时间,有同学的座位下有一瓶饮料,被年级组长拍照发给班主任,班主任知道后于十二号早第二节课下课后叫住该同学,该同学上台与班主任据理力争,未果。班主任叫住他要么给全班买一瓶要么买一半,钱不够可以告知家长。一个经典的当堂批评,购买的事根本不用管,但问题来了,该同学应该被骂吗?有个逻辑漏洞在于——放学后该同学早就走了,如果是抬椅子时肯定会发现这个瓶子,知道后果的他绝对会捡起丢掉或者踢开。也就是说,这里有他人踢给他的情况。而且对于这个事件,明明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却用一个波及别人、卖惨的手段。先戴上一个自傲的帽子。
第二,十二号早第二节课,讲课途中,见学生鸦雀无声,痛斥学生是“伪学习”,付出这么多的情况下还要和她作对,后讲完课后发生第一件事情。问题又来了,不叫学生发言的情况下,学生要是发言了,被骂,不被发言,被骂。逻辑漏洞太大,只是将此事当做气话来看,还能戴一个情绪化的帽子。
第三,十二号早第四节课,当堂批评事件,对于一个好学生,在超额完成了老师的任务后,进行娱乐是什么违法的事吗?他只是玩玩游戏,又不是吃喝嫖赌,他骂前去写作业,被骂后不还是写作业吗?我不知道他的心理,但之后要是再玩,就不是你能知道的了,不是你能控制的了。这点上比起老师,家长的问题明显更大。同作为长辈,控制欲强也可以是她自傲的一面,所以依旧是自傲的帽子。
第四,十二号晚延迟服务,俗称晚自习,晚自习前因跑操站队时一同学没听班长管教,同时跑操被点名。班主任体罚该同学与其他被点名学生。这里的漏洞在于其他班也被点到的情况下,夸大事实地说“十二个班就你们被点名”,然后依旧是前文第一个事件的翻版。首先我不赞成体罚,但体罚必须存在,至少在我认为的极端情况下,这是最后手段,而平常情况下,收力打手或是敲头进行一个警示“犯了个较大的错误”是可以接受的。很显然,这根本不是什么极端情况,那么体罚就大可不必了,更何况在刚跑完圈的情况下。所以可以戴上夸大事实的帽子。
第五,十二号终于结束了,往前九月十号教师节,学校表彰了那些优秀教师,我们得以在教室观看,没有班主任的那份,本来我也觉得这玩意看看就行,可班主任执意在说“没什么”“没有价值”“数学老师也没上啊”之类的话,频率高到我现在还记着。如果说真的什么都不在乎,应该是像前面那个好学生在教师节那天写作业那样,真的不管、不在乎。这是贪婪之一,前面说的数学老师,学校校长,自愿放弃的,他的学生在教师节那天在手机上给祝贺的。包括我也承认他的教学方式是很强的,而我们都知道,真攀上这个位子,这种奖状就和北中的废金一样,久美子知足,高板苦呀西,除非你是勋宗……总之贪婪的帽子就戴上了。
第六……不想列了,众所周知,从欲扬先抑来看,我们要扬了,现在回到教师节,在学校看直播的我们收到了家长的水果慰劳,班主任的反应是什么呢?全发给学生,她自己是不吃的,称口腔溃疡,这是其一。其二,有些时候,特别是最开始当班主任的时候,物质奖励是很丰富的,比如炸鸡披萨奶茶西瓜,曾被同学调侃“收买人心”,甚至为此给自己省吃俭用。其三,教学方式确实也可以,至少曾把我的成绩带上去过,在班主任后期就不一样了,因为过于关注学生。
而可怕的是,这一天和其他时候没什么不同,班主任的课越少,所接触的越少,问题就越少。这也是为什么其他教师对她的评价都是偏向好的一面。
总结下来,从实际行动上看,确实是善良的,这也是她想教的。而也是从实际行动上看,她的行为无论是不吃买吃育人,都透露着过犹不及的情况,这种过犹不及可能是自傲带来的对同学的遐想……瞎想。至于其他的比如私开补习班盈利、贬低学生、控制学生私生活、维护极权之类的事就由报社的人来说吧。我的总结就是——教书育人只占教书的裕仁天皇。也可以说是以身入局的黑色幽默,令人忍俊不禁。
我所贴的标签也能影响她的行为,可以说变成这样,快毕业的外部环境,班级的谩骂,为人师长的自傲、贪婪,都让她变成了一个纳垢。
那么这和自我有什么关系呢?我相信上面的那些心理是人皆有之的,这是正常的,但绝不能是极端的,班主任就相当于一个极端情况,让我有种动画人物感,以至于让我重燃写小说的欲望,所以就开始分析起来了,那是越扒越有啊。
自傲也可以说是一个自我认识失衡导致的情况,所以如果自我认识膨胀的同时无法匹配应有的认识,他人的标签就能占据并扭曲自我。但反之你也就有了自控力,有这个毅力做什么都会成功的。这么看来多读书还是有用的。
啊,就说这么多,时间也到了14:40,要去写京吹稿的说。这弗洛瑟菲还真是深奥啊,但是为了写小说,也是不得不研究的事情呢。嘛就这样,下午……晚上好?额,再见?总之会再见的。
啊现在10:17啊,为什么现在才发这得看我的下一篇文章了,真是难忘今宵啊。下篇明天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