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M站的中“老用户”,看到这个公告是既庆幸又害怕,庆幸在于站长和维护的人员终于出面了,并且也提到了站内目前面临的问题;但害怕的地方也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此次公告中虽然提到了站内的问题,但是仍然没有详细指出问题及其本质;二、对于所谓的二次立项到底是什么,大家都不得而知,且之前管理团队为何不招新人进入,不开放会员充值渠道,长时间的消失没有一个回答;三、对于站内目前的颓势,团队到底想了什么方法或者具体的某一个服务,
换言之也就是,官方对于“吃饭”这件事仍然没有表明态度和给出具体措施(二次立项这也太模糊了),喵御宅究竟是要进行商业化还是要怎么做,没有一个详细的措施。
(以下是我利用Deepseek对M站进行的一个分析)
核心问题理论框架在于从“社区”到“企业”的转型失败。“喵御宅”的根本问题在于,其发展停滞在“兴趣社区”阶段,未能成功转型为一个具有可持续商业模式的“社会企业”。
首先是价值创造与价值捕获的脱节。
一个健康的商业实体必须同时完成“价值创造”和“价值捕获”。
“喵御宅”成功地为核心用户创造了价值,但在“价值捕获”上严重失败。其商业模式无法将用户粘性、社区文化等无形资产有效转化为财务收入。
其次是融资失败的根本原因,即叙事逻辑的断裂。
也许M站之前尝试融资,但环境已变。在互联网泡沫消退、资本趋冷的背景下,投资人不再为单纯的“用户规模”和“未来潜力”买单。
过去的叙事是“我们有一个活跃的社区,未来可以通过流量变现”,这个叙事在今天已经缺乏说服力。融资失败表明,资本市场不再相信其原有的“流量-变现”逻辑,因为其用户规模可能见顶,且变现路径模糊,单位用户的经济模型无法实现盈利。
因此,“二次立项”的理论核心是重构商业叙事。这需要完成三个理论上的转变。
第一是资产形态的转变:从“运营用户”到“运营资产”。
用户是流动的,而资产是沉淀的。一个社区最危险的陷阱是只有“用户”,而没有“资产”。“喵御宅”必须从经营“用户关系”,转向构建“核心资产”。
这个资产可以是自主孵化的、拥有商业所有权的IP,也可以是被市场验证的、可复用的服务流程,或是在特定领域无法撼动的品牌价值。
其目的是向投资人证明,你们在创造可沉淀、可估值、有壁垒的硬资产。
第二是收入模式的转变:从“边际收益”到“规模收益”。
依赖流量广告的收入是“边际收益”,即每增加一个用户带来的收入微乎其微。而产品/服务销售则可能产生“规模收益”,即销量越大,成本摊薄,利润率越高。必须开辟具有规模收益潜力的收入线,例如IP授权与衍生品,或将服务打包成标准化产品向多个客户销售。其目的是向投资人展示一个具有高利润想象空间的收入模型,而非低效的流量变现。
第三是战略定位的转变:从“大市场中的小角色”到“小市场中的垄断者”。
与其在一个广阔的市场中毫无胜算地竞争,不如选择一个狭小的细分市场,并成为其绝对主导者。应放弃与综合平台的竞争,明确选择一个可以称王的“利基市场”,例如成为“最懂猫系二次元IP孵化的团队”或“长三角地区最佳二次元线下活动策展方”。其目的是向投资人证明,你们选择的赛道虽小,但你们具备成为该领域第一的绝对潜力和清晰路径,从而拥有定价权和壁垒。
总结而言,“喵御宅”的破局路径在于团队需要向外界清晰地回答几个核心问题:
你们的核心资产是什么?你们如何通过这项资产赚钱?你们所在的细分市场是什么?为什么你们能成为这个市场的王者?
如果“二次立项”能有力地回答这些问题,构建出一个从“资产”到“收入”再到“市场地位”的清晰逻辑闭环,那么他们不仅有可能获得新一轮融资,更能真正地构建一个可持续的业务。反之,如果只是对原有模式的修修补补,那么生存几率将非常渺茫。
以上就是Deepseek的分析,我认为确实是一刀见血的,通过这个https://www.mfuns.net/article/107162的统计数据
月活惨不忍睹...
增长也较乏力,还从某些渠道看到截止2025年7月,M站新注册用户不足2024年一半......
由此可见,M站现在面临的情况不容乐观,可以说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之前我们给出了几个解决的措施或者说大方向,接下来我认为还有一个,也是我切身体会的M站现在极大的一个致命之处,
那便是用户与团队几乎没有沟通的渠道,没有用户能加入管理团队,
我能理解这个是为了保证团队不会再出现第一任御主那样的问题,但连一点反馈的渠道也没有,大家与团队成员没有任何沟通,这样只会大大打击双方的信任,增强用户对于M站未来的不确定性。解决方法我认为也不难,就是管理团队要给出一个方案,定期将团队现在所进行的事情公布出来,最好是大家平时能接触到的平台;还有就是少量增加“志愿军”,也就是让一些用户来担任类似“客服娘”的角色,安抚站内的情绪,这样就能打通现在彼此几乎处于隔绝的不良状态。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来曾经站内有一波人争执着,究竟该不该商业化,但现在来看,这个问题用屁股就能想明白,
商业化是大势所趋,不进行商业化只能是死路一条!
人要吃饱饭才配谈理想,如果改变不了环境,那就只能先让自己适应环境。
(2025年10月01日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