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语言的建构: 基于主体的抽象能指自举回归系统

0.0能指是符号系统对另一符号的指针指向动作

0.0.1人的生物学基础先天决定人能够有将指针指向事物(即构建抽象能指系统)的能力

人幼体从意识诞生至形成个体自我意识时,必须要经历I.意识未形成的元初前意识状态(未区分主客体,仅存在模糊非我且具备指向能力的感知场)II.自我从世界中脱离出来,主客体诞生异化III.将客体的指针指向主体,形成''我是我'',即自我意识。此时即构成了一个抽象能指系统,是''我''的一次经验性归纳总结,标志经验对自身的反身化,达成经验内部的超越,0.0.1证毕

0.1抽象是远离感质层的事物,抽象层级越高,离感质层越远,特征越少。(初步定义)

0.3系统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组合起来为一个统一整体

0.4直接使用语言概念的原因详见序号非0观点

0.#广义的语言是一个抽象能指系统

1.0感质层是与世界交互获得的经验认知(感知层)+自身体验

1.0.0由1.0可知能指指针既可以指向符号,也可以指向感质层。其中由能指指针链链接到感质长度,指向同一概念的指针个数等可以作为量化的抽象层级判断标准

1.1认知是个体基于感质层对世界进行的模型理论建构

1.2所有的交流只有在双方认知水平相同,感质相关的大前提下才能进行处于中游的讨论

2.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前提1.2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达到的

3.0共识为两种,作为感质(主观体验)重叠的感质共识,以及结合了抽象能指系统而作为语言使用规则重叠的逻辑共识。

3.0.0感质基于生理结构基础,则感质形成的共识具备统计学上的稳定性,但是可能发生语义偏移(不绝对,但可通过重新相互验证再次达到共识)

3.0.1感质共识作为经验约束,逻辑共识提供区分结构。二者通过抽象能指系统交互形成自我迭代优化规范的动态平衡。

3.1越具体,越接近五感(qualia感质)感质共识越近似,则逻辑共识更近似,同时逻辑共识规范化了共识概念,使得感质具备更多判断标准,达成感质共识

4.若存在人的绝对感质共识,则其只能通过五感链接,尽管通过五感链接的感质共识也并不绝对,但逻辑共识更可能一致

4.1人类具有相同的生理结构,五感的共识是最容易链接与区分的,从而绝对共识并非不可能

4.2判断共识的标准只能是反复交互确认并降低其可能性

4.3感质层为底线,突破底线则链接无法成立

5.0我们遵循的概念都是模糊且各自不一的,但基于现有的(人文等人为基于经验已构建的)逻辑共识也可以先使用再声明定义,并最终脱胎于经验形成内部新概念并根据世界反馈修正的''弱自举''

5.1语言系统的动态演化亦受社会结构、权力分配与文化语境的调节,其逻辑共识的稳定性部分源于社会规则

5.#由5.0,5.1可知,此体系虽建构于已有人文概念之上,但具备不依赖人文概念发展迭代的独立性(人文概念建立于此体系之上)

6.语言表达的是逻辑关系等内在含义,而不是字面符号本身,同一种思想表达方式可能不同,但内在一致

#.1此体系由于对世界是交互的,开放的,动态的,因此具有自身迭代发展的能力与潜力

#.2主体既作为抽象能指系统的起源又作为其从逻辑回归到感质的终结


由此,语言成功的基于经验建立,并脱胎于经验而自洽并弱自举


Ps0.1真理是人基于感质共识通过逻辑共识不断与世界交互验证并反身规范感质共识的经验性总结

Ps0.2创造是世界新的反馈对抽象能指系统内部产生的新刺激的重新组合

Ps0.3,幻觉内部无法突破幻觉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3)
最新
最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