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常在当下看到一些诡异的现象。
至少我个人认为诡异。
例如莫名其妙大声的、强调观点的、无根据、反道德、反伦理……的事物逐渐变多。例如疯狂的视频拍摄者,莫名其妙的“抽象”,毫无根据的玩梗,聒噪的小孩,随口一句脏话的年轻人。
我完全不认为这些东西有什么根据。
但是我们可以时常在这些人之中听到,他们其中稍微“聪明点”的人,说这是抽象,这是自由,这是解构主义,这是后现代。
当新一代满口都是自己不了解的概念并且不分青红皂白的使用,我认为未来是可悲的。
因为没有任何一种思维是可以被直接传授的
所有学科都是历史积累下来的痛苦的沉思的学科,教学的目的就有包括磨一磨一个人的锐气,把烂泥烧成砖瓦。
后现代和解构主义已经被过于廉价了。
我不敢想象一个全是依附于快餐的新一代会是什么样的。那干脆图书馆也不要卖书了,全部放满手机放短视频和攻略吧。
这是你们要的“个人的,独立的,去宏大叙事的,所谓的自由”的时代。
在时代趋势、社会、历史进程十分明显的时候,例如过去历史书上记载的事件。当时的很多决策也都因为群众最直观的感受与需求。但是迈入信息时代的我们,可以开始反思很多东西,这是好的,但也可以是坏的。
例如反思错误的战争、迷信,但是也时常出现完全不考虑一个主张到底是何物,现实到底是怎么样……的种种不负责任的想法。
例如“jianzheng”它已经被广泛庸俗化为一种可以不负责任不顾人的死活、生存、就业的东西了。
毕竟很多所谓的“网络上的博主”都不为广大劳动者真正的生活考虑,也不在乎人的死活,只是输出某种论点来赚取他的利益。其后也傍着各种利益。
就算放到“科普”、“文娱”,我也认为处处充满了欺骗、狗智。不少人不为自己的观点实践,也不知道一个事物和主张到底是什么样。
我们由上可以继续谈谈这种狗智乃至大愚若智的人与acg,亚文化的关系。
“二次元”的定义如今已经趋于泛滥,很多与acg作品,或是acg本身特性,例如反叛性、解构性、理想性、纯洁性……乃至背道而驰的东西也可以被“归化”为二次元了。因为这个意义上的“二次元”对主流文化毫无杀伤性,也更降低了门槛,成为包容各种臭鱼烂虾与三教九流的地带。茶馆变成了广场。
例如我不认为“王者荣耀”“第五人格”……等等内容有何二次元特征。二维的,平面的简约的图画,与acg并无关系,也没有宅文化的互动、萌点、解构性、反叛性。并且受众,乃至是“二次元游戏”的受众也很多其实对“萌”完全不感兴趣。
或者说acg/二次元/同人本身就带有shzy/zbzy的两种性质。特别是“同人”,我将同人理解为带有一种“手工业迷恋”,但是它的地带是很暧昧的。
一方面可以划到大量生产工业品,赚取大量的金钱,创意的变少,题材/主张的更加缺少锐度。一方面也可能变成独立艺术家。但是我也认为这其中依然有着复杂性。例如病理化的自甘堕落的愤世嫉俗的,我也不认为这是shzy的。但是也有某种最社幻想,例如公社化的创作。
“谷子”可能本身就早已存在,但是它在大陆的盛行或许没有某种“心理上的调剂品”。例如它在大陆并不够多元,不够符合本身价格,不够有研究性、技术性、趣味性。
确实,我认为近年来“谷子”在大陆的盛兴也充斥着一种暴利的审美符号加成。或许也是一种叙事的消亡。对,乃至小叙事也开始消亡了。
对一个作品/角色本身究竟是什么样不关心,乃至为了谋利我可以开始生产更多只有图片的内容。人类的消费更加趋向一种审美。或许叫做“身体善”?
我不但看到这样,更可以看到更多。例如甚至对“物化”也毫不上心,对一个群体或现象毫不了解也可以用它树立自己在社群内的存在。十分常见——例如“性压抑”
而“性压抑”本身到底是什么,它是不是问题,需不需要解决,无人去思辨。因此感到一种可悲。乃至亚文化也一部分充当了搅浑水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