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的观察,总结一下这两个月的四个漫展:
(1)CCG
(2)BW
(3)CJ
(4)Redland
介绍
(1)CCG
老牌漫展,曾经的大神,奈何疫情之后跳崖式质量下降,目前已经沦为三流漫展,属于老一辈看了目瞪口呆,新一辈从没听说过的存在。
(2)BW
2017年后开始的新型漫展,开始只是小漫展,后来凭借平台对接大客户优势吸引大量大客户及知名UP主加入漫展,现为全国最大漫展之一。
(3)CJ
自古以来的优秀游戏展,底子极深,多家游戏厂商入驻,同时吸引一些漫展大客户。
(4)Redland(以下称RL)
今年刚出的漫展,为小红书为了争霸BW而作的东施效颦自创漫展,但因为缺钱且未能有效收集到好资源而处在初创时期的广泛负评阶段。
总结
(1)今年最好的漫展:BW
这个完全没说的了,各家百花齐放,资源全在B站手上,没有任何一家展拥有和B站抢资源的能力,典型巨无霸。
(2)最有潜力的漫展:RL
虽然是小红书的第一次漫展,但整个布置还是花了很多心思的(虽然展馆选址不太好在复兴岛),也请了东映,爱女仆蕾丝及孤摇,在BW独霸的阶段潜力很大。
(3)最稳定的漫展:CJ
看下来和前几年的漫展差不多,这几年为了抗击BW霸权明显看出自救心态改变了一些参展规则,但主体不变,还是那一些游戏厂商貌似还增多了。
(4)已经宣告结束使命的漫展:CCG
这次完全看得出来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结束了,CCG是早期盗版和亚文化时代的代表性漫展,在正版化民间资本主导漫展的情况下不需要依靠广电主导漫展。
问题
(1)BW:最美好的事物也有令人诟病之处
由于BW是四个展中的王者,因此具体说BW。
BW最令人诟病的地方莫过于他的抢票制度和年龄限制制度了。这在过去的任何漫展中都没有出现过,属于BW首开的先例,之后被各家漫展效仿。
(1)抢票制度
我认为这可能是传承了B站一贯以来的高门槛进入法则,同时是效仿了演唱会的那一套,目的是为了让所有买了票的人都能够珍惜手中的票,同时让他们重视这个展。
但它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极大的削弱了人的参展热情。既然怎么抢都抢不到,完全是一个概率问题,那为什么我还要非得参加这个展呢?
同时,这个制度也造成了一个连带的负面现象:投机主义。票量的减少并不代表黄牛少了,相反,他更猖獗,因为在正常情况下越是稀有的东西越能在里面做文章。
其次,就是这个票必须要在什么时间才能抢,什么时间就停止抢了,这个场景就像电视剧《繁花》里的第一批股票认购证抢夺现象,首先是人全部陷入癫狂状态,其次是这样的场面会进一步加剧用户的对立和对战,不利于社区的发展。《繁花》中的场景在现实中是确实存在的,也有一堆诉说过去成功抢夺认购证故事的人,但这个类似场景仅限于前几次认购证的抢夺,再之后就完全开放了,而BW的抢票制度明显看得出来是想把它常态化,这就会让更多人留下终身的遗憾,不利于B站自身的发展。
最后就是这个票子抢到了不能退,原因可能是退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其他暗中的动作,进而加剧其投机行为,然而这并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投机,反而变相让很多买了票但想退的人形成怨恨。
还有很多反映的就是这个展的日期选择问题了,完全选在一个容易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至于这个展又被叫成什么就不用我多说了,但其实这是为了和之前我提到的CCG故意错开时间,假如以后CCG说不办了,那BW大概率就会提前在原本CCG的那个时间段办展,因为那个时间段被普遍证明鲜有阴雨天气。
(2)年龄限制
BW也是年龄限制制度的首开者。在过去很多漫展都可以带小孩参观,而到了BW之后很多漫展包括CJ都提出了年龄要求,除了少数漫展有其他的年龄要求外,大多数漫展的年龄要求下限都放在了14岁,我认为这可能是源自于《刑法》中的未满十四岁除了重罪基本不罚的条款。这就能使一些小孩如果在展中生事,展方久有理由追究其责任。
然而它的负面影响就是有小孩的家庭再难加入漫展的行列,这一规定反而变相使其流失了一大部分有小孩的客户。
纵观这两项制度,大多数人可能在想的理由都是用这样的:票务制度可以筛除一大批就是来搞事情的人,提高素质;设置年龄下限是为了把所谓“熊孩子”剔除出去;但是问题是就算是抢票也会有搞事情的人抢到票,中国带小孩的家庭有素质的越来越多,一二线城市再难会看到有什么熊孩子了。最后说到这个票,有人说是因为一张票制作起来成本高,所以限票,这个其实用电子票就能够很好解决。
因此可以说这么个分析下来那原因就是很明确的了,什么搞事情,什么熊孩子都只是道德绑架式的说辞,真正目的只有两个:
(1)人家就是在搞典型的饥饿营销,本来就不要脸。
(2)如果不是坏,不是不要脸,那也大概率是因为BW从一个小展迅速扩大成一个大展的过程中无论官方还是用户的无所适从需要再适应在调整。
除了这两种情况,基本没有第三种可能了。
虽然B站自身就有强大的实力,手中也握有一众大客户,但这也毕竟是B站第一次搞大规模漫展,对于这样的行为也只能是无奈。
但是这样的现象注定不会长久,相信B站的很多用户会对这两项不合理制度发声音的,官方也能做出及时应对机制。希望未来能回到人人有票不用急赶慢赶的时代。
(图片来源:贴吧 陈睿吧)
(2)RL
RL的主要问题与BW一样,抢票学谁不行偏去学B站,另外一个主要问题是小红书自身是一个生活软件而非一个二次元社区,这导致RL自身并不能很好的明确自身的定位,也就导致展馆自身的鱼龙混杂;
(图片为后期合成,原型来自电视剧《征服》)
然而,这也是小红书第一次搞漫展,同时小红书内部也有自己的二次元群体(只不过不纯就是了),至于未来会变成什么,还需要观察,但大概率会偏向女生主导的漫展。
(3)CJ
CJ就没什么,游戏展,但主要问题就是三大芯片商(红的蓝的绿的)这次奇迹般的没来,除了一个骁龙,这可能和CJ的情况也不好有关,但无论如何寿司的骆驼比马大,CJ依旧有无限老本。
同时,今年CJ也效仿了BW,禁止14岁以下的人参展。
总结
因此纵观这几个展,可以明显看出:
(1)抢票制度盛行。导致漫展自由度和随意性极具下降,早年漫展观众的散漫基本是看不到了。
(2)展商和观众的距离感变大。虽然展商越来越多,展台也越来越华丽,但已经见不到曾经在漫展中参展人物与观众近距离对话的空间。
(3)靠资本说话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谁的资本越多,谁就是制定规则的人,谁就拥有更多的资源。早年漫展的自由竞争和公平性减少,一些漫展选择选址其他城市(众所周知的某CP同人展就是这么被挤出去的)。
以上是我近期的观察,欢迎讨论,如有问题随时指出。